诗曰:“花未全开月未圆,寻花待月思依然。”
作为养花人,最惊喜的时刻,不是欣赏花开满枝,而是期待花开;作为赏月人,最美的不是看到月圆,而是梦见月圆。
(相关资料图)
若你要拥有厉害的人生,就不要给人生设限,更不能抵达人生的天花板,而是一直积极向上,保持最佳的状态。
用“三七定律”来定义你的人生,境界更高一筹。
01
关于理想:积极争取,留下三分退让。
从人的一生来说,要树立远大的理想,耗费所有的时间去争取。
从短期来说,你希望有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,希望能做成某件事。
不管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,都不会让你百分百满意,总是有瑕疵的。因而,你得退一步看“结果”,反而满意了。
南宋文学家陆游,一生都在爱国,主张武力收复中原。
他的主张,遭到了奸臣秦桧的反对,还导致他科考失败。
结交范成大等一批名人,主持编修《两朝实录》和《三朝史》,官至宝章阁待制......这一切都是为自己的主张做铺垫,但是他仍旧没有看到南宋收复中原。
人生即将结束的时候,他挥笔写下: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
理想碎了一地,但是他留下的绝笔诗,却名垂青史。
人到了一定的年纪,就要明白,理想是指引自己前进的航标灯,不一定是“终极地”。无法企及的高度,望而却步,反而让人生更加洒脱,有了别样的感悟。
争其必然,失之坦然。这是变通,也是以退为进。
02
关于社交:待人亲和,留下三分冷淡。
“距离产生美”,道理人人都知道,可是如何才能保持距离呢?
真的不是和人保持十万八千里,就是距离。真实的距离是“内心的冷淡”。哪怕你在我面前,也都是点头之交,彼此交谈,也不会涉及个人隐私。
你要帮助别人,也是一两次,而不是一辈子。若是帮不到,那就算了。
晚清时期,大臣立山心疼光绪帝的寝宫太冷,就主动买了玻璃,并安装好了。
慈禧太后看到带着玻璃的寝宫,非常生气,认为这是“阿谀奉承”。
立山没有争执,默默地把玻璃取走了。
说句不好听的话——慈禧和光绪是一家人,立山不管如何被朝廷喜欢,也是一个外人。
外人就得有外人的态度,别搅和别人的家事。远远地看着,就好了。
留三分冷淡,这是让自己主动当好“旁观者”,不卷入是是非非。你的善良,也保留三分给自己,避免做老好人。
03
关于生活:丰衣足食,留下三分饥饿。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吃好喝好玩好,可以抵达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有人在地球上玩腻了,就想去太空。
古人云:“高飞之鸟,亡于贪食,深渊之鱼,亡于香饵。”
为什么我们把“酒、色、财、气”当成恶魔,就是要杜绝奢靡的生活,别让自己的生活水平过度了。
最好是,“吃饭七分饱”,让自己有三分饥饿。
肠胃不填满,才不会撑住自己的身体;吃喝有节制,才不消耗家庭的财富,饭局上有三分空间,酒杯就得到了控制。
事实上,人有了饥饿感,才更有食欲,是什么都香甜。
《宰相刘罗锅》里,有这样的剧情:刘罗锅请皇上吃芋头。
刘罗锅吃得津津有味,皇上皱着眉头,难以下咽。
同样是芋头,但是其中的滋味就大不一样。因为皇上平时吃多了美食,也一直没有饿。
任何人的生活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适度的饥饿,还可以是忆苦思甜,给自己更多追求幸福生活的原动力。比较自己的过去,都会很有成就感。
04
关于心态:内心通透,留下三分糊涂。
《乐记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礼减而进,以进为文;乐盈而反,以反为文。”
一些复杂的礼仪、生活的程序等,一旦被减掉了,就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。
人的内心,本来是要装下很多的快乐,但是“快乐”太多了,也会变成负担。正所谓,乐极生悲。
《儒林外史》里,范进中举了,快乐到发疯,好不容易,他被岳父打了一巴掌,醒过来了。可是他的母亲,因为有了大房子,家庭也富起来了,一命呜呼。这真的是,无福消受。
好的人生里,快乐是有的,但是很多快乐会被忘记,看到很多幸福的事情,只是感受一下,而不是沉迷其中。
因而,留下三分糊涂,让幸福的、不幸的,都一笑而过,这就对了。
成功也好,失败也好;被人追捧也好,被人冷落也好......是否快乐,完全取决于自己。你若活得通透,那么一切都是平淡如水的,反而有了心静如水的境界。
05
《菜根谭》里说:“路经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处,减三分让人尝。”
不管我们处于什么状态,都要懂得,世界是我的,也是你的,他的。要留下很多的空间,给别人用,自己不能独占。
人活着,要追求极致,但是不要得到“极致”。
人生就是一个过程,就应该享受一路上的风景。若是你拼命追求完美的结局,那就很快到了“盖棺定论”的那一天——就像一朵花,盛开到了极致,就凋败了。
把“三七定律”贯穿到人生的始终吧。
爱人七分,三分爱自己;拼搏七分,三分是休息;享受七分,三分是困苦......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关键词: